M I N R O N G

Loading

为你详细介绍产品中心的产品内容,包括产品中心的用途、型号、范围、图片等,在这里你可以得知产品中心的新闻以及市场产品中心价格。

新闻资讯

环氧树脂浇注工艺突破:绝缘部件击穿场强的 40% 增幅秘诀

某高压开关制造商曾饱受成品绝缘拉杆局放量超标的困扰,其废品率长期高达15%。通过引入“分子级脱泡”与“梯度固化”新工艺后,不仅废品率降至3%以下,更测得绝缘拉杆的击穿场强从 22 kV/mm 跃升至 31 kV/mm,增幅超40%,使得新一代开关设备尺寸得以缩小20%。

 

 一、 瓶颈分析:击穿场强为何难以提升?

 

环氧树脂浇注体的击穿,起始于材料内部的微观缺陷。这些缺陷如同木桶的短板,决定了绝缘强度的上限。传统工艺的主要问题如下:

 

1.  微观气泡(主要元凶):搅拌、浇注过程中卷入的肉眼不可见的气泡(10-100μm),在电场下其介电常数远低于环氧树脂,承受更高场强,引发局部放电,逐步腐蚀绝缘。

2.  内应力裂纹:树脂固化过程中,由于散热不均、收缩不均产生的内应力,会导致微裂纹。这些裂纹成为电场畸变点。

3.  界面缺陷:环氧树脂与金属嵌件或填料之间的结合不紧密,产生气隙或弱界面层。

4.  杂质与分子缺陷:原材料中的杂质、低分子物,以及固化后不完善的交联网络,都是绝缘的薄弱环节。

 

 二、 工艺突破:四大关键技术路径

 

实现击穿场强飞跃,需要一套环环相扣的“组合拳”。其核心在于从材料预处理到固化全过程的无缺陷精准控制,其系统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:


 b89e879e0dfca63a7b76e5352759a26e.png

 

 

 关键一:分子级真空脱泡——从“粗脱”到“精脱”

 

   传统工艺:一次性抽至 -0.095MPa,维持10-20分钟。

   突破工艺:

    1.  阶梯式抽真空:先抽至 -0.08MPa,保持5分钟,让大气泡顺利逸出;再缓慢抽至 -0.1MPa。

    2.  动态调节:在 -0.1MPa 下,通过程序控制,短暂泄压再抽真空(如3-5个循环),利用压力变化“撕破”液体表面张力,迫使微小气泡聚并和逸出。

    3.  温度协同:将树脂温度精确控制在 40-45℃(在其粘度最低点附近),极大降低气泡逸出阻力。

 

效果:可将混合料中的气泡含量降至 0.05% 以下,基本实现“无气泡”状态。

 

 关键二:低温低速搅拌——抑制气泡再生与分子链损伤

 

   传统工艺:高速搅拌(>300 rpm)以提高效率,但会卷入大量空气并因剪切发热导致树脂预聚合。

   突破工艺:

       转速控制:采用 <100 rpm 的低速搅拌,并使用锚式或螺旋式搅拌桨,实现温和、均匀的混合。

       温度控制:搅拌釜配备精确的冷却系统,确保整个过程温度 <40℃。

 

效果:避免新气泡产生,保护环氧树脂分子链不受机械剪切破坏,保证材料本征性能。

 

 关键三:精准控温浇注——确保“平稳着陆”

 

   传统工艺:忽略模具温度,或预热温度不均。

   突破工艺:

    1.  模具预热:将模具预先加热至 50-60℃(略高于树脂初始温度)。

    2.  底部慢注:浇注口设置在模具底部,采用细长导管,以稳定、缓慢的流速注入。此举能最大程度减少飞溅和裹入空气。

 

效果:树脂流动性最佳,能充分浸润填料和嵌件,并平稳填充型腔,避免冷模导致的表面缺陷。

 

 关键四:梯度压力固化——消除内应力的核心

 

这是最关键也最复杂的一步,其目的是让环氧树脂“温和地”完成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。

 

 

固化阶段

 温度控制

 压力控制

 核心目的

 初固化(凝胶)

 从浇注温度缓慢升至固化起始温度(如80℃)

 施加 0.4-0.6 MPa 压力

 在树脂流动性尚好时,压力驱动树脂补偿收缩,挤压出可能残留的极小气泡。

 主固化(交联)

 以 0.5-1℃/min 的速率阶梯式升温至固化峰值温度(如125℃)

 维持压力或阶梯增压至 0.8-1.0 MPa

 控制反应速率,避免剧烈放热导致“爆聚”和内部热应力。压力继续抑制收缩应力。

 后固化(应力松弛)

 在峰值温度保温2-3小时

 缓慢卸压至常压

 保证充分交联,使分子链在压力下完成松弛。

 降温出炉

 以 <0.5℃/min 的速率程序降温至60℃以下

 常压

 极其关键! 缓慢降温使厚薄不均的部件均匀收缩,消除冷却内应力。

 

 三、 效果验证:数据说话

 

通过上述工艺突破,可获得以下实质性提升:

 

1.  击穿场强:从传统的 20-25 kV/mm 提升至 28-35 kV/mm,实现 40% 的显著增幅。

2.  局部放电量:<5 pC(甚至在工频耐压下达不到视在放电量检测阈值)。

3.  内部缺陷率:超声扫描(C-Scan)显示,内部缺陷(气泡、分层)面积占比 <0.1%。

4.  机械强度:抗弯强度提升约20%,内应力降低超过50%。

 

 四、 总结:从“技艺”到“科学”

 

环氧树脂浇注工艺的突破,本质上是将依赖老师傅经验的“技艺”,转变为可量化、可复制、基于材料科学原理的“科学”。

 

核心秘诀在于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控制:

   脱泡:不再是简单的抽真空,而是动态、协同的物理过程管理。

   固化:不再是简单的升温保温,而是温度-压力-时间耦合的化学交联反应动力学管理。

 

对于追求高可靠性、小型化的高压电气设备制造商而言,投入资源进行上述工艺革新,所带来的产品性能提升和市场竞争优势,将是决定性的。这不仅关乎成本,更关乎未来市场的话语权。